close

言教不如身教。雅各耍詭計,他兒子也繼承這種心眼。

事情是這樣:

雅各(現在名字叫以色列),寄居在疏割 。

地主的傻兒子示劍,看上了雅各的女兒底拿。

好好地迎娶不要,卻強暴了她。

幹完壞事後,又開了豐厚的條件,想娶底拿。

這讓我想到"搶婚"的習俗,就是男子看上誰,就搶來當老婆的陋習。

後來西緬和利未用計,殺了示劍家裡的男丁,又擄掠那城,

奪了羊群、牛群,和驢,一切貨財、孩子、婦女。

示劍汙辱女性,非常不可取,應該嚴懲。

西緬、利未和底拿都是利亞的孩子。

但西緬和利未是真心想幫底拿妹子出氣,還是為貪圖示劍豐厚的家業呢?

這些都是蠻值得思想的。

不過,曾看過有人解說這段經文,認為這些迦南人崇拜假神,跟他們做朋友沒有益處底拿跟迦南女子做朋友才惹禍上身

這是什麼邏輯???檢討受害人???

底拿家在這裡,不與當地人做朋友,你要她天天在家,跟牛羊做朋友,搞自閉???

而且底拿並不是效法當地廟妓行淫。只是正常社交,她錯在哪裡???

若不是雅各把家搬到這個是非之地,怎會讓女兒陷入危機。

古有孟母三遷,就是為了給小孩好的環境。

而雅各為了躲他哥哥以掃,讓兒女住在充滿異國求偶風俗的環境裏,證明他的自私。

底拿哥哥知道異地有風險,卻不陪伴同行。發生事情後,滅了妹妹的選擇機會,奪了示劍的財產,更顯示他們的貪婪。

在底拿被玷汙後,沒人問她的意願。究竟想回家?還是願意嫁給示劍?

但無論如何,後人去檢討她為什麼要跟當地女子做朋友,對底拿都是很不公平的。

在侵害事件後,指責受害人絕對是霸凌,把過錯歸咎在受害人身上,更是錯誤的認知。

事件之後,尊重受害人的意願,相信能減少對受害人的二次傷害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創世記 第三十四章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瞇老大 的頭像
    瞇老大

    瞇老大

    瞇老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