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照顧過小孩的人都知道。
跟他們說"不要做",一定會做。
出埃及時的希伯來人,也是一而再,再而三,做不讓做的事。
是因為好奇,還是為了挑戰底線?
就生理來看,大腦抑制衝動的區域,例如杏仁核和海馬迴,如果不夠成熟或是缺陷,
的確很容易忘記"不",止不住想做的衝動。
所以,"不做"什麼,實在需要刻意限制自己想做的慾望。
聖經上說:
"他們每日早晨,按著各人的飯量收取,日頭一發熱,就消化了。
到第六天,他們收了雙倍的食物,每人兩俄梅珥。會眾的官長來告訴摩西;
摩西對他們說:耶和華這樣說:明天是聖安息日,是向耶和華守的聖安息日。你們要烤的就烤了,要煮的就煮了,所剩下的都留到早晨。
他們就照摩西的吩咐留到早晨,也不臭,裡頭也沒有蟲子。
摩西說:你們今天吃這個吧!因為今天是向耶和華守的安息日;你們在田野必找不著了。
六天可以收取,第七天乃是安息日,那一天必沒有了。
第七天,百姓中有人出去收,什麼也找不著。
耶和華對摩西說:你們不肯守我的誡命和律法,要到幾時呢?
你們看!耶和華既將安息日賜給你們,所以第六天他賜給你們兩天的食物,第七天各人要住在自己的地方,不許什麼人出去。
於是百姓第七天安息了。
這食物,以色列家叫嗎哪;樣子像芫荽子,顏色是白的,滋味如同攙蜜的薄餅。"
簡單說,平常五日嗎哪今日收今日吃,不可囤貨;第六日取兩份煮好,以便第七日吃;第七日為安息日,沒有嗎哪。
果然希伯來族人中,還是有一些人安息日硬要去找嗎哪。
不管這些人是腦殘或是惡意挑戰 耶和華,都得罪了 耶和華。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